新的时代坐标孕育新的历史使命,新的历史使命催生新的奋斗路径。省委十四届六次全会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在科技创新、重点改革、内陆开放、区域协调、城乡融合、厚植人文上谋求“六大突破”。这体现出省委从更高层次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西工作的重要要求,系统总结江西发展经验、精准把脉江西发展现状,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大开放视野谋划的清晰战略思路。
这是对江西发展短板的一次全方位、多角度透视与检修。科技创新能力不足,是当前制约江西产业升级、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在思想解放、体制机制创新,特别是先行先试的深层次改革方面,江西与沿海地区仍有明显差距;全省区域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龙头核心的引领带动力还不强,区域协调发展机制还不完善,同质化竞争比较严重,产业空间集聚度不高。问题就是导向,江西发展的接力棒交到我们这一代人手上,我们就要扛起时代重任,拿出奔着问题去、迎着困难上的劲头,在“六大突破”上持续发力,找准短板,迎头赶上。
这是对江西发展潜力的一次广扫描与深挖掘。如今的江西,形成了完备的产业平台,10个国家级开发区、84个省级开发区的战略布局,记录下工业化进程的精彩点滴;萌发着先行先试、敢为人先的豪迈,农业农村改革、国企改革、军民融合发展等领域走在全国前列;赓续传承着青山绿水,河长制湖长制制度发力,不仅守护着一方天蓝水清地绿,也留住了在外创业赣籍人才浓浓的乡愁。在谋求“六大突破”的过程中,充分挖掘运用这些优势和潜力,江西的发展必将插上更加有力的翅膀。
这是对江西发展优势的一次系统梳理与整合。江西的发展,凝聚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艰苦努力和心血,取得了世所共睹的成效,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航空制造、电子信息、中医药等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助推新经济新动能喷薄发力;“江西快线”正式颁证,江西在民航适航审定能力布局中占得先机;古代有“文章节义之邦”之传世美誉,近代成烈士舍生取义之红土圣地,江西始终勃发着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从历史跨度和时代高度审视江西发展,优势良多,机会无限。将一系列优势转化成现实生产力,正是谋求“六大突破”的精髓所在。
“六大突破”聚焦聚力思想、机制、政策、资源等层面,着眼于重点突破、扬长补短、带动全局,在发展实践中环环相扣、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只有深刻领会“六大突破”的实质,把握“六大突破”的重点,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谋求“六大突破”,江西才能在发展中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谋求“六大突破”,要补齐短板,奋力跑出加速度。要在科技创新上求突破,把创新摆在核心位置,深入实施科技强省、工业强省战略,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做优做强做大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加快形成以创新为支撑的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在重点改革上求突破,正视因思想观念滞后、体制机制不完善造成的活力不足、运行不畅、作风不实、环境不佳等制约阻碍发展的问题,紧扣制约发展的体制矛盾和机制症结,用好中央赋予江西的各项试点示范,坚持问题导向,明确主攻方向,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新经验、新突破。
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谋求“六大突破”,要深挖潜力,激扬澎湃新动力。要在内陆开放上求突破,充分利用毗邻长三角、珠三角和闽东南三角的区位优势,进一步拓展大开放格局,着力构筑大开放支撑,不断培育大开放主体,整体提升我省开放层次和水平,使江西更好融入全国乃至全球产业分工和市场体系。要在区域协调上求突破,着力打造“一圈引领、两轴驱动、三区协同”的区域发展新格局,以融合一体的大南昌都市圈为引领,以沪昆、京九高铁经济带为驱动轴,以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赣东北开放合作、赣西转型升级为三大协同发展区,形成层次清晰、各显优势、融合互动、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谋求“六大突破”,要扬优成势,持续涵养新势能。要在城乡融合上求突破,科学统筹城市健康发展和乡村振兴,着力推进城市健康发展,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以城带乡、城乡融合,推动城市发展迈上新台阶,促进乡村振兴展现新面貌。要在厚植人文上求突破,切实增强文化自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发挥我省独特、深厚的人文优势,大力推进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加快建设历史文化传承创新区,着力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以文铸魂、以文兴业,加快建设文化强省,展示璀璨争辉的赣风鄱韵。
路径既定,方向已明。按照省委十四届六次全会的部署要求,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谋求“六大突破”,我们必将开启一段壮阔的征程,在共绘新时代江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新画卷中展现新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