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采访夏南新教授之前,我们通过各种渠道“做足功课”,利用各大搜索引擎查看,发现有关夏南新教授的报道可谓数不胜数。
他曾是抚河边上那个“凿壁借光”的少年,借一缕邻家灯火,照亮贫寒中的求学路;此后经年,他凭借不懈的坚持,将自己淬炼成统计学界一盏明亮的灯;如今,他将这光亮带回母校,为一代代学子照亮前路。从借来光、成为光到传承光,从借宿阁楼的艰辛,到中山大学讲台上的荣光,夏南新教授用数十年的矢志不渝,书写了一段关于知识如何改变命运、坚韧如何成就理想的动人故事。

图1 2023年5月20日夏南新教授参加学校建校70周年活动
借来光:苦难与理想交织
抚河北向,流水汤汤。儿时的夏南新教授,总是揣着课本走上堤坝,在算题和读书的间隙里,抬头从来来往往的船只中寻觅父母的身影。“那时候,在岸上家里没有房子,我的父母也不在身边。”夏南新教授声音平缓,描述着自己儿时等待父母回家的场景。为了生计,夏南新教授的父母常年在船上工作和生活,其父母的船通常是将江西出产的木头、竹子通过长江运到安徽、湖北、江苏、上海,每次航行大约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因此陪伴他的时间少之又少。从小学开始,他上岸到夏氏本家家里借宿,每日三餐在南昌市港务局职工食堂吃饭。当时,每家房屋都很狭窄,在各个本家家里借宿只能住很短时间。所谓借宿,其实是与本家小孩睡在一张床上。这份与父母分离的孤独,并没有让他沉溺于思念,反而催生出了内心的坚韧。
“后来,我父母租了间阁楼,我也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小空间。”阁楼很狭窄,每次下楼都要弯腰钻过横梁,稍不注意便会撞到头。谈到这里,夏南新教授停顿了片刻,再开口时语气里充满了感激:“我房间隔壁,住着两位南昌县蒋巷公社供销社驻昌货运站的推板车的农民,平日里总不忘照顾我。”看着他每晚握着短小的铅笔,挨着两屋子之间的“纸盒墙”,悄悄借隔壁的灯光学习的身影,两位农民工总会将灯泡尽量向他这边挪近几分。等到睡前还不忘叮嘱:“南新,把灯拿过去吧,好好学啊。”
“每当我把灯挪进我的房间时,我总觉得手上捧着的不是灯,是希望。”这一束“借”来的光,不仅照亮了课本上的字字句句,更照亮了一个贫寒少年的梦想。每天独自苦读到深夜,粝食粗餐难以支撑他高强度的学习,疲惫的他时常觉得头痛欲裂,却依然不肯放下纸笔。凭着这股不服输、不回头的狠劲,他最终以江西省航运局职工子弟学校年级第五名的成绩考上了省重点中学南昌三中。随后更是以优异的成绩,叩开了江西师范学院南昌分院(学校前身)的大门。
“母校的教师们踏实努力、执着追求的精神就像一束光,照亮了我,也深深地感染着我,这段求学经历为我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他特别提到,正是大学时期打下的坚实数学基础以及老师们言传身教的执着精神,让他在后来决定放弃“铁饭碗”,毅然转向报考统计学专业研究生时,有了最坚实的底气。
无法接受系统性的指导,他只能利用一切机会去自学,那段时间他的身影频繁出现在各个层次的学校的课堂与图书馆。在信息闭塞、资源匮乏的年代,他像一块海绵,拼命汲取着知识的甘霖。
“那一年南昌的冬天,真冷啊!”他回忆着备考硕士研究生的孤独岁月,没有家人陪伴,没有同伴鼓励,只有冰冷的书本和清冷的月光。就这样,他完成了一次学术上的艰难转向。“但每当感到彷徨时,我就会想起阁楼里的那束‘借’来的光。它提醒我,曾经有多少善意托举着我走到这里,我不能辜负。”
成为光:从借光者到点灯人
夏南新教授深耕学术前沿,坚守育人初心,以数十年如一日的执着与热忱,在教学、科研方面均斩获丰硕成果,尽显师者和学者的担当。严格要求自己,恪守不搭便车诺言,始终坚持独立撰写论文和著作。

图2 2024年9月夏南新教授被广东省统计局授予“粤港澳大湾区30统计学人”
学术研究中,主要聚焦统计学、时间序列分析、地下经济等前沿领域研究,深耕不辍,成果斐然:
主持2005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地下经济对国家经济安全影响的实证研究》,以“关于防范和遏制地下经济对国家经济安全影响的对策建议”为题的研究报告,被中宣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编入2009年第12期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成果要报》,上报给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等领导以及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等有关机构参阅。所呈送的报告就防范和遏制地下经济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影响提出了对策和建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要报》是呈送中央政治局常委、委员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内部参阅件,专门摘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研究成果中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应用研究、对策研究成果,作为党和国家重要决策的参考。
2009年12月,中宣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向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中共中山大学党委发出《关于中山大学夏南新同志研究成果受到有关领导和部门重视的通报》。该《通报》表示,《关于防范和遏制地下经济对国家经济安全影响的对策建议》文中提出的观点和建议已受到国家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的重视。《通报》指出,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者,夏南新教授带领课题组坚持正确导向,自觉关注现实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努力推出高质量的理论研究成果,体现了较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国家社科基金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作出了贡献。
主持2015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现代地下经济实证研究”,在理论经济、应用经济两个一级学科中,这是广东省唯一获得立项的重点项目。
独著《统计学》作为“高等学校经济与管理类核心课程教材”,于2014年2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荣获第四届中国大学出版社图书奖优秀教材二等奖。这是统计学图书唯一一次获奖。
独著《地下经济对国家经济安全影响的实证研究——非线性因果性和溢出效应》(第1册),于2021年1月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36万字。在2021年9月举办的第二十八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图博会(BIBF)上,该著作引来众多书商驻足翻阅,并受到称赞。
独著《统计学》(第二版),于2021年10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57.7万字。该教材被高教社列为主推的统计学教材。
独著《地下经济对国家经济安全影响的实证研究——结构突变和脉冲响应》(第2册),于2022年9月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34万字。该著作涉及艰深的统计学和数学,适合顶尖学者阅读。
独立发表《国际金融市场波动非线性因果性和溢出效应》论文,于2016年3月被刊载在一类A重要期刊上。该论文难度大,引用率高。
独著《高级统计学》,2025年底将由科学出版社付梓,预计80万字。
独著《地下经济对国家经济安全影响的实证研究》(第3册),2026年初将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付梓,预计40万字。
以深厚学术造诣推动行业发展与科学进步,用科研成果守护国家经济安全,夏南新教授担任多个顶级学会职位。2014年、2023年,依次当选中国统计学会常务理事;2016年、2020年,连续当选广东省统计学会副会长;2018年,担任广东省统计局专业(咨询)委员会局外委员;2019年,当选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常务理事;2020年,当选中国数量经济学会数字经济研究会副会长;2021年,被广东省统计局授予“百名统计学家”证书;2023年3月,当选广州市统计学会副会长。2024年9月,被授予“粤港澳大湾区30统计学人”。

图3 夏南新教授在中山大学教师楼前留影
育人路上,他始终深耕教学一线,主讲统计学、高级多元统计分析以及SAS统计软件等核心课程。他注重言传身教,不仅通过课堂讲授传递专业知识,更以科研实践引领学生探索学术前沿,耐心指导求学困惑与职业规划,用温暖与坚守助力青年学子成长成才。2024年荣获中山大学“卓越服务奖”。

图4 2024年12月,夏南新教授获中山大学“卓越服务奖”
夏南新教授的学术道路越走越宽,那个曾在邻里帮助下“凿壁借光”的少年,早已将克服困难视为生命的常态。从抚河之畔到珠江之滨,他用不懈的求索,将年少时借来的那缕微光,变成了照亮统计学领域的璀璨星火。
光与影的边界:学术上坚决不搭便车
夏南新教授始终坚持学术上不搭便车,在学界和学生中产生了重大影响,几乎人人皆知。
守护学术诚信,共筑学术之光,不仅展现其坚持原创性探索、独立创新研究的实力,而且为引导学生和学者树立正确价值观竖起了道德标杆。
夏南新教授的座右铭:“我讲的知识同学们都能够听懂,甚至能够超过我,不过有一点你们终身超不过我——在学术上坚决不搭便车!”
夏南新教授的格言“学术上不搭便车,求真求知,矢志不渝,磨砺抵御诱惑的意志,锤炼以真性情做真学问的独立人格”被置于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计算机实验室悬挂的镜框里。

图5 夏南新教授的格言被置于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计算机实验室悬挂的镜框里
传承光:“走出去”不忘“走回来”
2025年3月,春回大地,夏南新教授再次回到母校,同众多校友一起挥锹培土、浇灌树苗,为母校的校友林献上一份阴凉。他满怀深情地说道:“种下带有寓意的树苗,既是对未来的期许,也是对母校的感恩。”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校友林不仅是见证学子成长、传承感恩精神的纽带,还是记录时光的年轮,记录着母校的辉煌与成就,它的枝繁叶茂,如同母校的教育事业,生生不息,蓬勃发展。

图6 夏南新教授与数学学院熊鹰书记、刘招院长等师生座谈

图7 2025年3月14日在校友林植树仪式上夏南新教授发言

图8 夏南新教授向数学科学学院赠送三本独立撰写的著作


图9 三本独立撰写的著作
每每有校友活动,他总是第一时间响应、踊跃赴约。
受袁雄校长之邀,2025年10月17日,夏南新教授以“主持国家重点项目和通讯评审国家重点项目申报的‘双重点’经历视角下的国自科基金申请攻略”为题,为学校理科院系和经济管理与法学院教师作学术报告。
他见证了学校70周年校庆的光耀时刻。他不仅主动捐赠个人潜心编撰、凝聚多年心血的出版书籍,丰富母校馆藏,更坚持多年定期返校,为学弟学妹带来干货满满、兼具深度与温度的专题讲座,细致分享成长感悟、行业洞察与人生经验,耐心解答求学困惑与职业规划难题 …… 用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与热忱,践行着对母校的深情眷恋与责任担当。
为学弟学妹们开设的专题讲座、捐赠的个人出版书籍和那片日益繁茂的校友林,不仅是他与母校情感联结的象征,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数十载光阴流转,夏南新教授与母校的情谊从未褪色。从当年怀揣梦想的求学青年,到如今反哺母校的业界前辈,他用坚守与感恩,书写了一段“饮水思源、薪火相传”的动人篇章。无论事业成就高低、身处何地,夏南新教授都始终胸怀母校,用持续的关注与付出,助力母校的建设与发展。
采访接近尾声,夜色已深。道别时,夏南新教授向母校所在的地方望了又望,欣慰地说:“看到如今的母校高楼林立、设施完善,既有‘大楼’,更有‘大师’,我很激动。希望学子们珍惜学校提供的资源,大胆的‘走出去’,更心怀感激地‘走回来’。”
【人物简介】夏南新教授,江西南昌人,我校1985届数学专业毕业生、现任中山大学统计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导师。1982年9月考入江西师院南昌分院(学校前身)数学专业,198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0年7月,获厦门大学统计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学位,师承“中国GDP之父”、统计学泰斗钱伯海宗师。2002年8月至2003年2月,美国春田大学访问学者,并被授予杰出访问学者证书。2008年12月31日被中山大学聘任为教授,聘期为无固定期限,2016年6月被认定为博士生导师,同年,获评校特殊一线岗位人才。2012年6月至2022年3月,担任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书记,三次被评为校优秀党务工作者,一次被评为院优秀党务工作者,系党组织被评为校标杆党组织(示范党组织)。
2014年、2023年,依次当选中国统计学会常务理事;2016年、2020年,连续当选广东省统计学会副会长;2018年,委任为广东省统计局专业(咨询)委员会局外委员;2019年,当选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常务理事;2020年,当选中国数量经济学会数字经济研究会副会长;2021年,被广东省统计局授予“百名统计学家”证书;2023年3月,当选广州市统计学会副会长;2024年9月,被授予“粤港澳大湾区30统计学人”。2024年12月,获得中山大学“卓越服务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