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全球妇女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深刻指出:“妇女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创造者、推动者、传承者,推进妇女事业发展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这不仅是对全球妇女贡献的肯定,更是激发女性潜能、促进性别平等的时代呼唤。当我们把目光聚焦于校园,会发现一股磅礴而温暖的“她”力量正以其独特的方式,深刻塑造着教育的今天与未来。这股力量,既活跃于当下的讲台,也蕴藏在离退休教师的智慧积淀与校友们的卓越成就之中。
校园“她”力量:润物无声的日常坚守
今日的校园里,女教师早已成为不可或缺的中坚。她们中,有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特等奖得主、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国赛金奖指导教师,也有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一等奖的幕后引路人,还有江西省模范教师、新时代赣鄱先锋……她们以细腻的关怀、坚韧的意志和卓越的智慧,守护着学生的成长。实验室里,江西省杰青、江西省首届金牌青年教师、江西省优秀团干、校师德标兵、药学院徐珊教授以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带领团队攻克难题,同时不忘为年轻女学生树立榜样,告诉她们“科学的世界,女性同样可以光芒万丈”。六次登上央视舞台的音乐学院吴文婷老师,以温暖的嗓音和专业的指导,点亮学生对声乐艺术的热爱。她耐心指导每一个细节,并结合她多年的舞台表演经验,让学生们在科学的发声方法中感受歌唱的愉悦,感受舞台的魅力。她不仅传授演唱技巧,更注重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深层理解与情感表达能力。当学生在音准把握或舞台表现上遇到困难时,她总是以鼓励的目光和专业的点拨,帮助他们突破自我,让青春的嗓音在艺术道路上自信绽放。这些日常点滴,汇聚成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力量,正是习近平主席所倡导的“支持妇女在绿色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努力让广大妇女在世界现代化的大潮中人生出彩、梦想成真”在校园里的生动实践。
银发生辉:离退休“她”力量的薪火相传
教育的传承,从未因退休而中断。从三尺讲台到社区巷陌,从教学一线到社会服务,许多离开岗位的“她”,退岗不褪色,以丰富经验与专业能力继续发热发光。单联民,一位年近七旬的普通老教师,退休后并未安享清闲,而是持续发挥余热,志愿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服务、为校友服务、为老科协会员服务。她不计报酬、不计时间、不讲条件,尽己所长,为学校发展发挥传帮带作用,传递了正能量,贡献了银发力量。她整理了数十年的档案资料,无偿捐赠给学校档案馆,为学校留存了珍贵的历史记忆,为校史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原始史料。“生命的意义在于传递,教育的火种需要代代相传,”她朴素的话语,映照出离退休女教工“退而不休、余热生辉”的崇高境界。她们的经验、智慧与爱心,是学校乃至社会的宝贵财富,彰显了女性力量在时间维度上的延展与深度。
桃李芬芳:校友“她”力量的榜样引领
从校园走向广阔天地,优秀女校友们以卓越的成就和坚定的担当,在各行各业绽放独特光芒。他们中有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最美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科研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语文教育工作者……她们将母校的教诲化为前行的动力,用奋斗书写精彩人生,成为激励后学的璀璨灯塔。国家级非遗项目佛山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2008级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年画女侠刘钟萍,从“门外汉”到“接棒者”,用青春对话千年技艺。她始终铭记母校“明德精业”的校训,零基础起步的她,从磨刀、选木料学起,手掌磨出血泡仍坚持每日练刀8小时,用三年时间掌握雕版、套印、开相全套技艺,成为冯氏木版年画传人。全国优秀教师、中国好人、2009级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生、南昌二十八中教育集团湾里实验学校教师涂悠悠,通过自学,给孩子们开设书法、绘画、音乐等艺术课程,让大山里的孩子开拓眼界,将一所山村小学办得生机勃勃、书声琅琅。她们的成功,不仅是个人奋斗的结晶,更是学校教育成果的集中体现。她们的事迹反馈回校园,成为激励在读学子尤其是女生勇敢追梦、担当社会责任的鲜活教材,完美诠释了“奋斗的人生最美丽”的时代强音。
汇聚“她”力量,共筑教育未来
从校园内的辛勤耕耘,到离退休后的无私奉献,再到校友在各行各业的卓越成就,学校场域中的“她”力量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光谱。这力量,正如习近平主席所指出的:“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每一位妇女都是主角!”“她”正深刻影响着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展望未来,无论是拓宽在职女教师的发展空间,创造离退休教师发挥余热的渠道,还是加强与杰出校友的互动纽带,都是在为这股生生不息的力量注入动能,学校与社会应进一步搭建平台,完善机制,让每一份“她”力量都被看见、被尊重、被赋能。